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2021-12-27 09:44:12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收藏本文
一、专业定位
“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专业是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和广东省战略新兴产业特色专业。本专业的专业特色是针对纳米光子学、先进激光制造、光通信及量子通信、光电传感与检测技术等新兴和交叉领域需求,培养具有扎实的数理基础和系统的光电子学、信息科学、通信与计算机科学和材料学的理论基础、基本方法及综合实践能力,具备科学的思维和表达能力、较强的创新与合作意识、良好的学术道德与职业操守以及终身学习的能力,能在相关领域从事研究、设计、开发和管理工作并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全面发展高素质人才。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毕业生经过五年左右的工作实践,具备以下能力:
1. 能够解决相关领域较复杂的实际工程技术问题、企业管理或社会管理中的问题,成为具备独立分析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工程技术人员或管理者;
2. 在完成光电信息领域或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生教育后,成为相关领域的研究者、教育工作者,或以设计研发为主的高级工程技术人员;
3. 在快速变革的经济和技术环境中,坚持自主学习,积极参与相关合法的行业团体、技术团体、学术团体和社会团体,紧密跟踪相关领域的前沿理论和技术进展,能够适应和引领所从事专业技术领域的发展,并通过终身学习促进职业发展;
4. 在社会环境下,通过有效交流,遵循高水准社会道德标准,主动承担对家庭、社会、国家和世界的责任,积极履行个体义务,建设性地参与社会事务。
三、培养规格
1. 学制:学制4年,学习期限3-6年。
2. 毕业学分与小时:第一类课程165学分+第二类课程128学时。
3. 授予学位:理学学士。
4. 毕业时所具备的能力要求: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围绕学习、审思、创新、自主、合作、担当六大素养,形成专业毕业要求如下,使学生具有在光电信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工程设计与开发所需要的数学和自然科学基础知识;掌握光电子学、光信息学、通信和计算机领域的基础理论和相关技术,具有光电信息领域科研训练或工程实践经历,了解本领域相关实验设备、发展现状及趋势;掌握常用光电子仪器的基本原理并能够熟练使用;初步具备设计与实施光电信息领域科学或工程实验的能力,并能够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具有分析、提出方案并解决电子信息领域理论或工程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可参与相关系统的设计、运行与维护;具有创新精神,掌握光电信息领域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和手段以及基本的创新创业知识和方法,具备发现、提出、分析和解决光电信息领域及相关学科复杂综合问题的初步能力;掌握文献检索、资料查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取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具备科技论文写作的基本能力;了解光电信息类专业相关行业的生产、设计、研究、开发,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的伦理、技术标准、方针、政策、法律、法规以及经济管理知识,社会责任感强烈,能正确认识光电信息技术对客观世界和社会的影响,具有良好的质量、安全、效益、环保、职业健康和服务意识;具备深厚的家国情怀和良好的人文素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具有一定的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和人际交往能力以及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能够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对终身学习有正确认识,具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四、课程体系
本专业针对学科特色开设:以理论知识和实验实践并重的第一类课程,、以人文、艺术及社会科学为主的第二类课程,旨在培养兼具科技知识和人文素养的高素质人才。
专业核心课程:应用光学、物理光学、信息光学、激光原理与技术、数学物理方法、信号与系统、通信原理、量子力学与统计力学、电动力学、固体物理、半导体物理、纳米光子学、光电检测技术及器件、光纤通信、量子通信技术、传感技术及应用、专业英语应用。
专业选修课围绕“纳米光子学及先进激光制造”、“光通信及量子通信”和“光电器件设计检测及应用”三个特色方向开设,包括:先进激光制造、纳米显微技术及应用、无源光通信器件、数字信号处理、数字图像处理、光电显示技术及器件设计、机器人基础硬件及实验、光学与光电子学数值计算基础、虚拟仿真技术及应用、光电材料基础、计算机网络与技术。
本专业设置电子实习、研究综合训练、专业实习、光学系统综合设计、光电图像识别综合设计、光纤通信综合设计、工程光学课程设计、电子技术课程设计和毕业设计等实践教学环节。
课程结构比例:
五、师资队伍
本专业共有教师63人,其中专任教师34人,兼任教师29人。教师具有正高级职称27人,副高级职称18人,中级及以下职称14人,实验技术人员4名;其中,院士3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5名,省级高层次人才6名,市级人才3名。所有教师均具有与本专业密切相关的学科背景。
在师资队伍培育方面,近三年,我院共有3名教师获得校级教学名师,9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师,2人次获得校级优秀实验员,1人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管理工作者。此外,青年教师积极参与青年教师教学竞赛,近三年共9位老师参赛,其中获得省级奖励2项,校级奖励1项。
六、教学条件
本专业所在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具有光学国家重点学科、物理学“世界一流建设学科”和光学工程广东省优势重点学科,拥有14个科研和教学平台。
类别 | 项目名称 |
重点实验室 | 广东省微纳光子功能材料与器件重点实验室 |
光子信息技术广东普通高校重点实验室 | |
广州特种光纤光子器件与应用重点实验室 | |
示范基地/中心 | 广东激光加工技术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 |
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示范基地 | |
广东省光电信息实验教学示范中心 | |
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微结构功能光纤与器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广东省高可靠性光纤传输器件工程技术研发中心(校企共建) | |
广东省交互式光电显示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校企共建) | |
广东高校特种功能光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 |
广东省大学生课外实践教学基地 | 华南师范大学—深圳大族激光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华南师范大学—广州科信光机电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面向光机电产业校外创新实践教学基地 | |
华南师范大学—科易光电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 | |
华南师范大学—深圳伊讯科技公司光纤技术实践教学基地 |
学院现有科研及教学用地面积约7000平方米,包括11个本科实验室和1个学生科技创新中心,设备总额超过2亿元,其中教学仪器设备700台套,具有承担本专业学生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主要实验实践环节的所有教学能力。本专业对接国家和广东省对高素质专业型人才培养的要求,在长期的教学科研的人才培养过程中,积极探索,积累经验,构建了“一核心、四协同”的学生培养模式,即:以教学体系为核心建立四个协同育人平台,以科教协同育人平台实现理工融合和学科交叉达成人才培养的高阶性,培养学生解决复杂问题能力;以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实现培养学生适应产业需求能力和应对未来的能力;以朋辈协同育人平台提供递进式持续赋能,并实现科教协同育人平台和产教协同育人平台的人才预培养和持续跟进机制;以思政协同育人平台融合上述一个核心和三个平台,确保学生核心素养的协同培养。同时,还搭建了各类本科生创新平台,包括:光电子协会、学生科技创新中心等;学生创新成果显著,近三年,本科生发表SCI论文69篇,授权专利和软著36件,荣获国家和省级各类学生竞赛96项,学生参与竞赛的覆盖面高达60%,获得各等级专业竞赛奖项的比例达30%左右。
标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