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华南师范大学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培养方案2015-12-10 15:29:37来源:华南师范大学评论:0
详情见附件:
一、 专业定义:
光学工程领域是光学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工程技术应用领域,主要利用从软X射线到亚毫米波段之间具有光学共性的电磁波段,应用光学原理和方法,并与精密机械、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紧密结合,解决、处理光学以及相关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的工程技术问题。光学工程领域主要覆盖光电子技术与光子学技术、光电信息技术与工程和光学仪器及技术等工程技术分支领域。
光学工程领域的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本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学科编码:085202
二、培养目标:
光学工程领域工程硕士的培养目标是为适应国家光电领域技术与产业的迅速发展,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较扎实的光电理论和知识基础,掌握解决光学工程实际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先进技术手段,高层次实用型、复合型光学工程技术和光学工程管理人才,满足激光先进制造及微纳加工、光电光伏、半导体照明、医用光学仪器企业、环保、检测、计量、通讯、传感、信息的显示、存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对光电人才的需要。
鼓励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制订职业发展规划;鼓励和引导专业学位研究生获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积极推进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内容与特定职业人才工作实际有效衔接,推进专业学位授予与获得相应职业资格有效衔接。
三、硕士专业学位基本要求
遵纪守法,具有科学严谨和求真务实的学习态度和工作作风,诚实守信,恪守学术道德规范,尊重他人的知识产权,杜绝抄袭与剽窃、伪造与篡改等学术不端行为。
掌握光学工程领域的基础理论,能够运用现代光学工程的技术方法和手段以及与现代科学技术相结合的工程技术方法和手段去发现和解决工程技术问题,在本领域的某一方向具有从事工程设计与运行、分析与集成、研究与开发、管理与决策能力。能够胜任光学工程领域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工作。熟练掌握一门外国语。
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强烈的事业心和科学精神、掌握科学的思想和方法,坚持实事求是、严谨勤奋、勇于创新,能够正确对待成功与失败,遵守职业道德和工程伦理。
具有良好的身心素质和环境适应能力,富有团队合作精神,既能正确处理国家、单位、个人三者之间的关系,也能正确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及人与自然的关系。
四、获本专业学位应掌握的基本知识
基本知识包括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涵盖本领域任职资格涉及的主要知识点。
1.基础知识
掌握扎实的基础知识,包括可选的高等工程数学、电磁场理论和相关物理与化学自然科学知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自然辩证法、信息检索、知识产权、外语、管理与法律法规等人文社科知识。
2.专业知识
掌握系统的专业知识,包括:光学(几何光学、物理光学)、光电子技术、激光技术、电子信息技术、控制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及工程等。
五、获本专业学位应接受的实践训练
通过实践环节应达到:基本熟悉本行业工作流程和相关职业及技术规范,培养实践研究和技术创新能力。
实践形式可多样化,实践时间不少于半年,其中应届毕业生的实践时间应不少于一年。实践环节包括课程实验、企业实践、课题研究等形式,实践内容可根据不同的实践形式由校内导师或校内及企业导师决定,实践结束时所撰写的总结报告要有一定的深度和独到的见解,实践成果能够服务于实践单位的技术开发、技术改造和高效生产。
六、获本专业学位应具备的基本能力
1.获取知识能力
能够通过检索、阅读等快速获取符合学业需求的知识,了解本领域的热点和动态,具备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能力。
2.应用知识能力
能够综合运用高等工程数学、光电子与光子学技术、光电信息技术、光电仪器与技术、计算机技术等知识,准确发现光学工程领域的工程项目、规划、研究、设计与开发、组织与实施等实践活动中的实际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科学方法,并通过亲身实践加以解决;能够在工程技术发展中善于创造性思维、勇于开展创新试验、创新开发和创新研究。
3.组织协调能力
具有良好的协调、联络、技术洽谈和国际交流能力;能够在团队和多学科工作集体中发挥积极作用,能够高效地组织与领导实施科技项目开发,并能解决项目实施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问题。
七、学习方式及年限
采用全日制学习方式时,学制为2年。学生从入学到获得硕士学位的期限,最多不超过5年。
八、研究领域与方向
工程硕士在现阶段按以下7个方向培养,将会根据科学技术发展和社会应用需求等因素实行动态调整。
1.激光先进制造技术
2.光电材料与器件
3.光通信技术与器件
4. 光电检测技术
5.微结构光学及应用
6.新型传感器件与技术
7.材料的设计与制备
九、培养方式
采用课程学习、实习实践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根据实际需求培养阶段可以独立进行亦可交叉进行。全日制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的培养原则上实行双导师指导负责制,第一导师为校内硕士生指导教师;另一位导师为具有高级职称的企业专家或其他具有丰富工程实际经验和责任心强的技术专家;第一导师为主要责任导师。
研究生入学三个月内,以校内导师为主制订出培养计划。培养计划的制订应根据本学科专业学位硕士培养的基本要求,以实际应用为导向,以职业需求为目标,以综合素养和应用知识与能力的提高为核心制订。培养计划应明确论文选题范围及形式,对课程安排、实习、实践学习计划以及撰写企业实习总结报告、撰写学位论文等提出要求,并给出进度计划。
十、课程设置
课程设置在注重理论和前沿知识的基础上,深化实际应用,重点突出专业实践类课程和工程实践类课程。在课程教学中加强案例教学法的应用。
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由公共课程、学科基础课程、专业必修课程、选修课程和实践性环节等五部分组成;导师和学生根据最低学分要求和实际需求参照专业培养方案来制定个人培养计划,应确保必要的实践教学时间。
学分要求为:工程硕士在学期间需修满不少于32学分才能申请学位论文答辩,其中公共课程:5学分;学科基础课程:3-9学分;专业必修课程:6-15学分;选修课程:4-10学分;“本领域前沿技术讲座”2分 ;工程实践6分。专业必修课与学科基础课的学分总数不少于12学分。
课程设置及学分见附表,其中选修课程依据教学需要,可在培养方案全面修订前,有所增加。
十一、学论文的开题、检查评审与答辩
1.文献阅读与开题报告
研究生在论文开题前,必须提交与论文选题内容有关的国内外文献综述。开题报告应包括论文选题的背景和意义、与论文选题有关的国内外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拟采取的实施方案和关键技术及难点、预期达到的目标、详细工作进度安排和主要参考文献等。
2.论文中期检查
在论文开题之后定期由学校和企业有关专家共同组成的考核小组对论文工作进行中期检查。中期检查未通过者,应给予警告,问题较多者将作为后期重点检查对象,问题严重者将终止培养。
3.学位论文的评审
学位论文应有2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评阅,论文导师不能作为评阅人。论文答辩委员会成员由3 -5位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的专家组成(其中非学位论文作者导师人数应占多数)。论文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均应有来自企事业单位或工程部门的专家。
学位论文答辩的其它事宜参照华南师范大学申请硕士学位论文答辩的有关要求执行。
十二、学位论文基本要求
光学工程硕士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论文要具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和技术先进性,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
学位论文要求能综合运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方面提出独立见解,体现作者独立工作能力和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论文写作要求结构合理、层次分明、版式规范。
1.选题要求
选题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具有明确的工程背景,其研究成果要有实际应用价值,拟解决的问题要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选题要具有一定的理论深度和先进性。具体可从以下方面选取:
(1)技术攻关、技术改造、技术推广与应用;
(2)新产品、新设备、新工艺的研制与开发;
(3)引进、消化、吸收和应用国外先进技术项目;
(4)应用基础性研究、预研专题;
(5)一个较为完整的工程技术项目或工程管理项目的规划或研究;
(6)光学工程设计与项目实施;
(7)实验和实验方法研究;
(8)技术标准或行业标准、规划制定。
2.形式及其内容要求
可以是研究类学位论文,如应用研究论文,也可以是设计类和产品开发类论文,如产品研发、工程设计等,还可以是软科学论文,如调查研究报告、工程管理论文等。
3.规范要求
学位论文应结构合理,条理清楚,用词准确,表述规范。学位论文一般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封面、独创性声明、学位论文版权使用授权书、摘要(中、外文)、关键词、论文目录、正文、参考文献、发表文章和申请专利目录、致谢和必要的附录等。
4.水平要求
(1)学位论文工作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和深度,论文成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和实用性;
(2)学位论文工作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论文工作量饱满;
(3)学位论文中的文献综述应对选题所涉及的工程技术问题或研究课题的国内外状况有清晰的描述与分析;
(4)学位论文的正文应综合应用基础理论、科学方法、专业知识和技术手段对所解决的科研问题或工程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能在某些方面提出独立见解。
(5)学位论文撰写要求概念清晰,逻辑严谨,结构合理,层次分明,文字通畅、图表清晰、数据可靠、计算正确、格式规范,引用文献应明确标注。
十三、学位授予
全日制工程硕士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的所有培养环节,修满32学分,方可申请授予学位。修满规定32学分、通过论文答辩并符合华南师范大学学位授予条例规定者,经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同时获得硕士研究生毕业证书。
光学工程工程硕士研究生教学计划
院(系)名称 | 信息光电子科技学院 | ||||||||||||||||||
序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 学分 | 主讲教师 | 各学期教学安排 | 考查 | 考试 | ||||||||||||
一 | 二 | 三 | 四 | ||||||||||||||||
1 | 公共必修课 | 外国语 Foreign Language | 90 | 3 | √ | √ | |||||||||||||
2 | 政治理论 Political Theories | 74 | 2 | √ | √ | ||||||||||||||
3 | 学科基础课 | 高等光学 Advanced Optics | 54 | 3 | 吴立军 | √ | √ | ||||||||||||
4 | 材料科学基础 Foundation of material science | 54 | 3 | 周永恒 | √ | √ | |||||||||||||
5 | 非线性光学 Nonlinear Optics | 54 | 3 | 陆大全 | √ | √ | |||||||||||||
6 | 激光物理学 Laser Physics | 54 | 3 | 周桂耀 | √ | √ | |||||||||||||
7 | 光纤通信与传感技术基础 Fundamentals of optical fiber communications and sensors | 54 |